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马克思专题
 首页(勿添加资料) | 安康市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工程技术中心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勿添加资料)>>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就业研究>>正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内容与目标的有机统一
2013-10-28 08:43  

谢安国

(安康学院  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是简单的求职指导而是一个多系统全方位的系统过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要从学生现实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高度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需要遵循就业指导的规律,做到就业指导的时间、内容与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就业指导;规律;方法 ;有机统一

作者简介:安国(1963—),男,陕西汉阴人,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082);

 

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再是简单的就职指导,而是长期教育与指导服务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系统过程。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在功能上与这种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操作上也被扭曲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手段和工具,“以事为本”的工具理性严重侵蚀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开展,往往是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开几场座谈会、供需见面会、做做政策宣传而已,没有做到就业指导的时间、内容与目标的有机统一,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自主地将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就业时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

一、初期指导:实现价值系统的基础构建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就业指导的本质,是促进大学生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统一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强调就业指导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一致性。初期指导从学生进校时(大一)就要开展,以方向引导为主,实现价值系统的基础构建与思想道德等素质的提高。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挫折教育等。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中得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核心问题。在“三观”教育中,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共同教育格局,要发挥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讲奉献的价值观。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锻炼道德意志,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要研究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采取科学的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意识的灌输、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环节。遵循这一规律,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个别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改革德育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空间,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要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通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系统的基础构建,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主动提高适应社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理想,并以此形成持久、稳定的奋发向上的动力[2]

二、中期指导:专业成才指导与健康人格培养

中期指导主要是积聚力量,即实现知识的储备和形成健康的人格,实质是成才教育、培养和塑造人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不等同于工厂生产产品,人才与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的个性,每个人的智力基础、兴趣爱好、环境基础等各不相同。因而,在专业学习指导中,要努力做到使每个人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最佳知识系统。

在专业成才教育中要运用正确方式、方法。首先,向学生提供其所学专业的优势、基本状况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起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要积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明确他们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帮助其进入到职业规划的正常轨道。其次,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参与指导学术性协会、社团工作,参与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各类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感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教育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三,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定期召开各种会议或平常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特点、专业潜能及理性地认识专业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地运用评奖、评优等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同学中树立学习模范,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与表率作用,引导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第四,培养学生的自修之道与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深入现实社会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通过职业实践,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与竞争意识。

三、后期指导:实现求职、就业能力的提高

后期指导主要是职业教育与指导,目标是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实现求职、就业能力的提高[3]主要包括:就业政策与国情教育、择业思想指导和求职技巧指导。

首先,要进行就业政策与国情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学习,使学生对外部大环境有个清楚认识,充分利用宣传栏、讲座、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政策把握和就业形势分析。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择业思想指导。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社会需求;要帮助毕业生确立高尚的择业道德,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就是其道德行为过程,择业道德是择业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志趣与潜力,再结合现实市场情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长期努力的职业方向。

最后,要开展求职技巧指导。要传授给学生灵活多变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如通过模拟求职现场,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胆识、能力,做好一切心理准备。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能力,使他们能在眼花缭乱的招聘广告面前明辨真伪。在择业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传授一些择业的原则,比如要面对现实,力求适应,争取主动,注意比较等。求职技巧指导主要包括求职的前准备、就业资料的准备和面试等方面的指导。第一、求职前的准备。要教会学生确定自己的最佳求职路线,要向学生提供一些当前的和变化的职业动态信息,包括职业的性质、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等。第二、就业资料的准备,包括个人简历的制作和求职信的写作。个人简历是求职者情况的直接反映,考验了求职者的文字功底、审美倾向和个人素养以及这些因素后面潜在的职业素质,因此在简历内容和形式上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求职信主要表达求职者的主要愿望和专业特长,求职信常以突出的个人特征和求职意向打动招聘方,它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优美的言辞,真挚的情感加上丰富的内容可能会让用人单位对你刮目相看。第三、应试准备,包括面试前的准备和如何掌握面试技巧与面试过程的交流。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求职者树立信心,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指导学生了解掌握常用的面试结构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将必要的材料整理好,包括邀请函或者面试通知单,备用的简历,用人单位的有关材料等。面试是一种双向交流,在此过程中,求职者应注意交流的和谐得体,做到面带微笑,保持目光接触;仔细倾听面试官的提问,回答问题简洁,重点突出,从容镇定;讲话的语气平和舒缓,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音量适中;回答问题逻辑清晰,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这些求职技巧可以通过集体就业指导的方式使同学们掌握。第四、 择业后,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学生虽然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情绪并不是很稳定。所以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选定职业后,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稳定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让学生们正视现实,促使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争取早日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佳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应做一些跟踪调查,收集一些反馈信息,以便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转变思维观念、创新工作内容,充分扮演好自己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角色,遵循就业指导的规律,做到就业指导的时间、内容与目标的有机统一,帮助大学生有效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就帮助他们在生涯发展、个性发展和继续教育等方面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金梅高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研究

[EB/OL] http://www.cver.edu.cn/kycg/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2010626

[2]阮海涛、王 震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职业规划教育[J]人民论坛,201023).

[3]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论坛,201023).

 

本文刊载于《陕西教育》(高教)2011年第1-2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