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马克思专题
 首页(勿添加资料) | 安康市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工程技术中心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勿添加资料)>>学生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就业研究>>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
2013-10-25 20:30  

彭天明

(安康学院 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因此,必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重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环境、载体、途径和手段进行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作者简介;彭天明(1955—),男,陕西镇坪人,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复杂多变、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更加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领域、决策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来讲即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教育运行体制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单一的学校主体向社会推进,调动和运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完成,形成地方党政机关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督查、高校党委负责的“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和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 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紧迫的现实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协调各方,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是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指导和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督查和奖励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是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训练、管理、服务之中,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四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尽管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没有中小学阶段明显,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将要成型却未完全定型、人格基本独立经济却仍未自立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家庭氛围的熏陶、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儿时的经历仍然是影响其思想品质塑造的重要因素。虽然在校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远没有中小学阶段直接,但在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如人际、就业、婚姻等)方面,家庭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或特定条件下,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

    五是强化社会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激荡,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日益深入、频繁和广泛,如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定格于高等学校,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阵地和机会。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图书等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网络和“第二课堂”的影响力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高校内部流行着一种“5+2=0的说法,即两天双休日的社会联系抵消了五天学校教育的成果。这种认识固然偏激,但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至关重要。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离开社会背景而孤立地考察,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孤立地操作。在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全社会背景下进行运作,努力构建纵横双向、立体交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惟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二、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抓好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建立与大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联系沟通的机制,促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要加强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要将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三要抓好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创文明校园,建文明班级,做文明大学生”创建活动,营造稳定、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载体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高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实践活动。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着力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下乡考察、军政训练、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内涵丰富、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如报告会、讲座、参观等)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工作形式,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曾发挥过强大的教育功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的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无疑,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形式。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信息辐射的途径、速度、范围和内容均非传统意义的教育形式所能比拟,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尽快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构适应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的强有力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以学生社团为例,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是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体,所以,社团具有蓬勃的朝气和多彩多姿的特色,具有组织上的灵活性、活动方面的自主性以及强调个性张扬的创造性。如果借助社团的载体输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学生密切相关实际内容,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将会焕发无穷的魅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指导、帮助学生成立以帮助学生就业为宗旨的信息社团、以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为目的的维权社团、以解决学生勤工俭学难题为指向的生活社团等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特征、教育教学的主要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找到努力的方向。

    此外,重视网络平台的作用。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努力用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尽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渠道的功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进行定期网络文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分辨力和自控力;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介绍有关学术研究的新认识、新信息;同时,也要围绕一些较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的问题、影响稳定局面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评论,对错误思潮作批评,形成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舆论氛围;还可增加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渗透”的隐形教育功能。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