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和中省层面对陕南发展的战略布局,认为破解陕南生态脆弱与巩固集中连片贫困脱贫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三个研究方向:一是(陕南)乡村产业发展条件研究,二是(陕南)乡村环境建设研究,三是(陕南)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研究方向一:乡村产业发展研究
①区域适宜产业发展与培育规划研究
陕南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在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传统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深厚优势、国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优势、特色农业前景看好优势;发展劣势有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土地分散经营制约集约化生产、劳动力素质低不能支撑产业发展、品牌优势不明显、特色产业市场信息不完善。解决对策则为提升乡村劳动力素质、积极支持土地流转、加大金融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特色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及制度供给。
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提供产业研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涉及5个方面作用如何发挥研究。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高级职业农民。
③三产融合与数实融合发展研究
农业与景点结合,农耕文化体现。市场营销措施, “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设计。数字化带动三产融合,数字与实体融合。
④蒋家坪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平利蒋家坪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开展典型案例解剖研究,印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两山成果论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分散农业如何吸引新技术的路径。
研究方向二:乡村环境建设研究
①汉江水资源保护研究
汉江水资源保护现状研究,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水质。面源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养猪场污染治理。减轻汉江排放物压力。安康瀛湖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西南汉江上游16km处,是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水形成的陕西省最大的河道型湖泊,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丹江口水库60%的供水量。
2019年9月10日安康市科技局应安康市政府安排在江北创业大厦组织专家召开了对策研讨会议。2019年9月底因汉江降雨出现洪水缓解了PH值。安康学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组建科研团队对安康市瀛湖水体PH、TP、COD、NH3-N、叶绿素a五个指标采样分析其变化趋势,制定解决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已经于2021年7月16日开始对四季水质取样检测5种指标。
②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基础设施补课。解决“四通”问题:通路、通电、通水、通网。缺什么,补什么,以此补齐短板。开展数字乡村环境治理研究。
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双碳”研究
生活习俗研究,改变乱扔垃圾习惯,改变农村红白喜事大量使用塑料餐具习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开展“双碳”研究。
研究方向三: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①乡村文化挖掘整理研究
陕南乡村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旅游价值开发,三国文化、革命老区文化、太极文化、巴文化、女娲文化、鬼谷子文化挖掘与整理。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方向团队 组建18人地方党史编纂课题组,先后完成了《中国共产党陕西安康历史》(第二卷)、《中国共产党陕西旬阳历史》(1921-1978)、《中国共产党陕西岚皋历史》(1921-1978)三部地方党史编纂工作,并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共123万字)。
②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研究
探索将党建引领与利用传统社会优秀的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家风家训等重要载体的融合路径,探索对现代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手段等。2020年9月研究中心在紫阳双坪村建立了“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文化建设实践基地”。关注教育问题,开展科普推宣传和广活动。
③新兴乡贤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探索建立新时代的乡贤文化的路径以及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的途径,为现代农民构建新的精神文化。
综上,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拟将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结合,不断凝练基地学科研究方向,深化方向内涵,对接中央乡村振兴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陕南山区产业发展条件探索为基础,解决自身造血问题,探索产业兴旺路径;以绿色生产、汉江水质保护、“双碳”研究为抓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科普、红色文化、村规民约形式探索为载体,解决精神振兴路径问题。期望借助对陕南这一生态脆弱区域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为本区域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其他区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样本,打造政府决策数字智库和事业留人的柔性科研平台。2021年5月研究中心在白河县彩色梯田建立了“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