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扶贫济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系结合专业特点,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通过救济失学儿童和系内贫困大学生的爱心互助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自1997年3月13日起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2004年3月18日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开展“诚信互助银行”互助活动,到今天,这项活动已有十年的历史,该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997年3月13日,我系响应团中央号召,在全系师生中倡议“半年节约两元钱,救助失学儿童返校园”活动,学生每学期捐助两元钱,教师每学期捐助6元钱,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资助安康市城关一中三名学生和果园小学七名学生,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师生375名,共捐资8次,资助10名失学儿童,总额达3535.30元。随着高校实行收费制度,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政史系从2004年3月18日起将希望工程项目活动及时转为系内师生“人人献出两元钱,帮扶贫困大学生渡难关”的诚信互助活动,成立了“政史系诚信互助银行”。号召教师带头,每人每学期捐款10至50元,学生每人捐资2元。三年多来,共捐助7次,全系师生全部参加了该项活动,总计达3000余人次,捐款总计16987.7元,其中教师捐款总数8300元,占总捐款总数的50%。学院党委书记杨涛捐款1200元;张寿远老师捐款1000元,系主任和总支书记各捐款800元,两位副主任及冯永林老师各捐款700元;汉滨区民盟也捐了200元。学生捐款总计8687.7元。资助系内困难学生累计123人次,每人次120元,累计资助金额14760元。同时,诚信互助银行资金也用于借助临时有困难的学生,先后共有76人次借出周转资金6500余元。
从“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到“诚信互助银行”捐款历时10年,先后资助失学儿童10人,资助贫困大学生123人次,累计捐款金额已达20523元。通过献爱心的捐资助学活动,促进了良好系风的形成,涌献出许多好人好事。2002年政教2000级学生郑君拾到钱夹,内装现金存折价值数千元,送还了失主;公管2001级舒少意、罗文等同学路遇中风老人及时送院治疗;历教2002级王斌等同学照顾并护送迷路小孩回家;政教2002级同学社会调查中发现汉滨区张滩镇八庙沟村小学校舍危房,便发动系内同学们捐款800余元予以资助;小教04级陈康等5名同学在参加人才招聘会期间,放弃竟聘机会,倾囊救治有生命危险的学友刘佳同学。
诚信互助精神在我系学生及毕业生中已经生根发芽,许多被资助过的同学在毕业后表示返还捐助款。政教02级秦丽美同学已返还资助款60元;历史02级周艳红同学在诚信互助银行资助下,现已在新疆哈密市第六中学任教。在她给系领导的来信中这样写道:“在接受了三年的困难资助后,我就一直有一个愿望,等我工作了,也要履行捐助责任,把帮助送给哪些像当年的‘我’一样的想学习而经济有困难同学”。在她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寄出的第一笔钱是给系上诚信互助银行寄来的100元,目前她已累计捐款200元;另外王莎、张德民等许多在广东就业的同学来信或来电话表示,将向诚信互助银行捐助更多资金,使诚信之风、爱之雨露沐浴每一个需要帮助人们的心田,也感动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每个人!
师生捐助的一点爱心换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的活动也受到了领导和政府的肯定与褒奖。1997年政史系被省教工委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1998年被共青团安康市委授予“希望工程建设奖”;2000年被陕西省教工委评为“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系党总支被校党委评为2001—2002年度“先进党总支”,政史系也被评为2001—2003学年度“先进系级教学单位”,2005年政史系又被评为“创佳评差校级最佳单位”。2006年党总支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政史系也被省教工委评为“师德先进集体”。
让我们齐心努力,使我们学院成为爱的家园,诚信与责任的摇篮!
安康学院政史系
二00七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