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群团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紫阳县向阳镇进行林间经济调研活动完美落幕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9-04 来源: 浏览次数:

831上午安康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出征第一次来到向阳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绕和川流交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在丹江的水润滋养下生机勃勃的绿树映着青山,构成风景秀丽的人文美景。

图为向阳镇风光 唐雪瑞 摄

第一站,紫阳县富硒茶观光园营梁村。如果说茶是紫阳的精气神,那么茶山就是营梁村的灵魂,营梁村最为出名的就是几百亩的茶园,“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每年清明前后,迎来了茶田收获的最佳时节。在营梁村,团队成员来到了紫阳县茶树源茶业有限公司,通过与杨老板的交谈,同学们了解到茶业的繁荣发展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工作机会和收入,将茶产业发展成当地的一大亮点,成为远近闻名,老少皆知的紫阳最纯种陕南第一基地。紫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大自然赋予了紫阳山水以灵气,紫阳人传承了紫阳茶的兴盛和发展,也传承了紫阳茶文化的更大发展。紫阳茶伴随紫阳人走了半个世纪的辉煌,本地的各级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阳茶的发展壮大,国家也对紫阳茶生产给予了投资和许多支持,在农户们的不懈努力下,紫阳茶业已经占据了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产量规模挤进了全省前列,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领军产业。

图为向阳茶园 唐雪瑞

图为团队成员与公司老板合照 唐雪瑞 摄

第二站,参观钟礼村林下魔芋种植基地。林下魔芋是向阳镇“十四五”产业规划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本地村民依据自身地理优势,环山种植林下魔芋,因地制宜,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林下魔芋种芋基地,进而林下魔芋产业成为继紫阳茶业外的一大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在陈书记的介绍下,“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产业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地林地多,海拔较高,土壤适宜的地理条件,发展林下魔芋种植,节约经济成本,降低种植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同学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邀请专业技术人士在林间进行种芋知识的授课,从施肥、选种、播种、浇水、除草等等方面对农户逐一讲解和指导,为他们解忧助力,全力支持发展当地特色种芋产业。林下魔芋产业能有效促进向阳镇乡村工作的推进,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图为林下魔芋 唐雪瑞 摄

第三站,前往了安康市党史教育基地—芭蕉口学校。紫阳县芭蕉口小学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康地委机关所在地。这里在任河岸边,水运便捷,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教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紫阳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也随之在这里诞生,这场革命活动对紫阳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影响。为了传承革命历史,弘扬抗日精神,我们在党史教育基地参观了史料陈列室和初心感悟馆,学习和了解星火燎原、地委机关设立、抗日宣传、芭蕉口事件、掩护撤离、人物春秋六个板块,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们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艰苦奋斗精神。

图为参观红色展览  唐雪瑞 摄

图为芭蕉亭 唐雪瑞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合影 唐雪瑞 摄

此次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理论。通过深入社会,实地调研,了解当地人民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的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三下乡”活动令团队各个成员都受益匪浅,他们了解到了在学校所不能触及的知识内容,社会经验以及社会观点。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的乡村振兴也在不断发展,此次活动中,该团队深入大山,深入基层,不断地接触每一位为振兴乡村而不断奋斗的人们,深刻学习到了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坚持不懈,勤劳可贵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撰稿/刘宗双、唐雪瑞  审核/杨丽  发布/邹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