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校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在校党委统一部署和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安排,学院组织,9月5日至6日,安康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汉阴县涧池镇枞岭村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展开了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活动。
调研当天,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卓老师带领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名学生进入村史馆,了解到在枞岭村在涧池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继建成了沈氏家训展览馆、藤编等社区工厂,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馆内借助文字、图片及实物全面系统的将村落历史、村容巨变以及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述说了党的富民政策对当下枞岭村产生的巨大影响。枞岭村小而紧凑,整体分为六组,多为不同朝代移民形成,而这也造就了当地的文化碰撞。涧池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涧池人民勤劳朴实、厚道善良,重礼仪、爱热闹,逢上喜庆节日则有一定的活动形式。风俗与习惯与全县基本相同,每年春节期间,有玩彩船、舞狮子、跳地蹦的习惯。在展馆内陈列着老一辈捐赠的日常用品,老电视机,老纺车,墨盒,油灯……,它们成为了枞岭村民心中那道深深的记忆。
随后团队进行了走访调研,本次调研的四名同学积极走访村民,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系列问题对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最后在基层民主和乡村治理方面以321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作用,推行“两说一商”工作方法,全村上下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农村有效自治体系。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提升。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形成了生活富裕,村容整洁,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调研后,我们来到村史馆旁的枞岭村村委会。墙上挂着很多锦旗,工作人员也很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家乡有如此建设,他们每个人都很欣慰。也正是他们与村民们共同努力,枞岭村才能变成如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团队感受到枞岭村史馆的建成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起了一座记忆的桥梁,让乡愁可感可触,群众认同感很强,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村史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来激发广大群众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教育引导人们要牢记往昔峥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发扬优良家风。由小家推进大家的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撰稿/胡羽嘉 审核/陈卓 发布/邹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