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及“三农”工作的相关论述,了解乡村振兴现状,推动“三下乡”活动开展,8月30日,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8名师生组成实践团队,赴安康市白河梯彩农园,开展白河梯彩农园调研学习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一、深入乡村基层,了解乡情与农情
调研实践团队以白河县梯彩农园和“三苦”精神博物馆为平台开展活动。该农园以白河县“三苦”精神为核心,因壮观的石坎梯田而闻名。“三苦”精神指的是“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我们了解到,在这片原本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当地居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创造了相当于七个万里长城的石实耕地,将人均耕地面积从0.06亩提升至1.12亩,彻底解决了当地的吃饭问题,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美丽的生态农业区。
我们实践团队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多家农户,了解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生产方式。大多数农民依赖传统农业,主要种植香樟树、玉米和茶叶等。一些家庭开始尝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注重作物质量并参与市场营销。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例如,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当地资源培育地方特色产品;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如采用网络直播销售等,帮助农民增收。
通过与居民的交流,我们不仅了解了他们的奋斗历程,也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不屈精神。这次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与担当。
二、调研乡村经济,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依赖于产业发展,这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白河梯彩农园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农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发展模式,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农园积极转型,设立观光线路、打造农田景观和举办乡村节庆活动,丰富了游客选择,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游客的到来推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农民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和导览等服务增加了收入。同时,农园的农产品销售也得到提升,游客可以在农园内或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新鲜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
通过对农园的考察,团队成员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将经济学、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知识与农园发展案例结合,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讨论中,成员们提出了利用社交媒体推广农园、举办乡村文化节和构建农民合作社等创新思路。这些建议不仅反映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也展示了年轻一代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感。
三、学思结合成长,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对白河梯彩农园的实践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参与此次活动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我们在与农民的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他们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这种亲身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以及每个人在其中应尽的责任。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队收获颇丰。不仅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还为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关注乡村的变化,结合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同时,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热情,努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撰文/彭宇红 摄影/李朵 高思雨 郭妮 范红瑞 审稿/单林波 发布/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