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纪念政治与历史系建系30周年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09-30 来源: 浏览次数: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为了展望未来,有必要对过去作以回忆。

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原名政教系、政史系。1985年9月建系时称“政教系”(见《安康学院校志》2008年12月,西北大学出版社,P66)。1990年开始实行主修政教辅修历史变为“政史系”,2008年6月,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并入政史系,改称“政治与历史系”。建系历史位于学校第四,是学校首批升本的六个院系之一。

政治与历史系1985年9月建系时设立于安康学院(原安康师专)江南校区2号教学楼5楼(系办公室2501),教师14人,学生政教85级首届招生40人,另招收党政干部大专班学员38人。2004年6月系上迁至2号教学楼3楼北,2006年6月26日,系上整体搬迁至安康学院西校区教学楼1-3楼(原安康农校),2012年10月2日迁至安康学院江北新校区(行政办公逸夫科技楼A809、学工教学1号楼1514)。

1985年招收政教专科(2006年政教升本,专科至2011年停招),1987年开办法律大专班(1届),2000年开办行政管理专科(后改名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2006年调整至经管系),2001年开始与陕西教育学院联办思想政治教育成人脱产本科班(至2005年);2002年开办历史教育专科(2014年停招),2004年开办初等教育文科(2006年调整至教科系),2012年开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和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地科由化工系调整来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地理科学3个本科专业,历史教育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700人。

政治与历史系从1990提出了“练口练笔常年练,能说能写能示范”的职业技能素质要求,至今已25年的历史。探索出了“每人每周200个钢笔字作业”(平时)、“每人每周5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手抄报制作”、“教具制作”、“组合式试讲”等一系列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得到了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陕西教改项目、“陕西省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和“陕西省面向21世纪工程”等五项教改课题的资助,获陕西省教育厅2000年度人文社科三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质量工程。

政治与历史系简介

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原名政教系、政史系。1985年建系称“政教系”,1990年开始实行主修政教辅修历史变为“政史系”,2008年6月,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并入政史系,改称“政治与历史系”。是学校首批升本的六个系之一。

1985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1年开始与陕西教育学院联办思想政治教育成人脱产本科班;2003年陕西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升本教学班设在政史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地理科学3个本科专业,历史教育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700人。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学校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9月被确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9月中标“国培计划—初中思品”教师培训项目。系上同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马来西亚、美国的四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3年4月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招收产业经济学研究生1名。

政治与历史系注重教学基础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990年以来,有70余名学生考入公务员,78人考取研究生,2013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有18人考取研究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4%,居全校第二。2014届11人考取研究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5%,居全校第一。2015届19人考取研究生,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9%,再居全校第一。2013、2014、2015年连续3年评为学校考研先进集体。

1997年被省教工委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团市委授予“希望工程建设奖”,2000年评为“陕西省高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2014年系党总支先后4次被校党委评为“先进党总支”,并获“最佳组织生活奖”,2003年政治与历史系被学校评为“教学先进单位”。2004、2005年系党总支被评为“创佳评差”校级先进单位。2013、2014年学校“三位一体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2006年6月政治与历史系分别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9月再次评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政治与历史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5人(三级教授1人)、硕导1人、副教授15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40.82%;博士2人、硕士30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65.3%;专任教师中有律师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师、社会工作培训师资格证书者10人。教师获曾宪梓基金三等奖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创新能手1人,省科研先进个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能手7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留学回国研究生1名。另外,聘请北京大学等兼职教授14人。

政治与历史系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何家理教授),校级教学名师3人(何家理教授、温习勇副教授、陈绍斌副教授);省级精品课程1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负责人何家理教授);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负责人何家理教授);校级精品课程3门:政治经济学(负责人单福东教授),中国古代史(负责人项晓静副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负责人吴亚娥副教授);系级精品课程四门:(温习勇—《普通逻辑》、陈绍斌—《社会学》、李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张淑萍—《会计学原理》)。校级双语教学课程一门(姚茉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2007年7月2日,安康学院在政史系召开了省级精品课程现场会;现有省级教学团队一个:《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何家理教授),校级教学团队一个:职业技能训练团队(负责人何家理教授);有校级重点学科两个:应用经济学(负责人何家理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负责人吴亚娥副教授),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一个:《教学论》为平台的职业技能量化设计训练模式实验区(负责人何家理教授)。

政治与历史系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建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2015.8),正在筹建市级科研平台“汉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建有校级科研平台安康学院德育艺术研究中心。教师共出版专著11部,合编教材和著作53部,2014年自主开发大河镇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读本》校本教材1部。发表论文76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面上项目和西部项目各1项),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西部项目2项,省社科项目9项,陕西省重大理论问题课题1项,陕西省软科学课题1项,省教改课题5项,教育厅科研项目25项,校级科研项目66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教育厅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人文社科三等奖5项。文化厅三等奖1项。2012、2013年连续两年评为学校科研先进集体。

政治与历史系十分重视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现有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资源实验室1个、职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室1个、社会工作实训室1个、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1个、地理综合实验室1个、地理专业校园气象观测站1个,政治与历史系资料室1个(专业书1.1万册);建有西安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井冈山、重庆红岩纪念馆、汶川纪念馆、礼泉县袁家村等8个思政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毛乌素沙地、牛背梁森林公园、柞水溶洞、南宫山、千层河等8个地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青岛市南区新市民之家、青岛小陈农民工服务热线、昆山市民之家、七堰社区等8个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基地。

政治与历史系十分重视师生爱心培养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工作。自1997年起,参与了安康市“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资助了8名失学儿童;2004年3月又建起“政史系诚信互助银行”,捐资6.6万元,资助系内贫困大学生220名。常年开展“每人每周200个钢笔字训练”和“每人每周五分钟带板书口语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未来的从业技能,职业技能训练受到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和省本科巡视诊断专家组的表扬和肯定,职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室接待了来自全国22所大学的书记和校长的考察。近两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2008年被学校评为就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