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把学生教好,做最受欢迎的教师(一)——记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汪义瑞、杨亦云、李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2-12-24 来源: 浏览次数:

升本以来,学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和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大力实施的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等,也得益于一大批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的勤奋工作。在建设高品质、有特色、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的目标引领下,广大教师发扬奉献和协作精神,潜心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曾宪梓奖、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特别是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成为中坚力量,受到学生的爱戴。为进一步营造重视教学、优先教学、保障教学、服务教学的氛围,进一步鼓励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网将分期刊出我校大学生记者团采编的优秀青年教师事迹。

把学生教好,做最受欢迎的教师

———记数学系汪义瑞老师

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对教学、对学生的感情。但他有一句最朴实的话语,也是他最坚定的信仰:把学生教好,做最受欢迎的教师!

汪义瑞,男,1969年9月出生,陕西紫阳人,中共党员,理学硕士,副教授职称。主讲数学分析、点集拓扑、高等数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致力于教学、科研研究。曾获安康学院青年教师赛教一等奖,安康学院第五届教学名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在《数学通报》、《山东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的成果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的同事曾这样描述他,穿戴朴素、整洁。在生活上,他沉稳、办事认真、仔细、周到,而且特别容易相处;在教学上,态度认真、思维严谨。

他的学生们曾这样描述他们的老师,有点害羞,但上课富有激情,一直为我们学生着想,他是最受欢迎的老师!

安康的春天还下着丝丝细雨,伴着风,有一丝微凉。当记者见到汪义瑞老师时,一如他的同事形容的那样,是整洁的正装和带着微笑的面容,汪老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记者感到的是由心底而升的一丝温暖。

平淡中的充实

九年,很多人都可以过得很平淡,但很少会有人过得很充实。但对于汪老师来说,他却度过了平淡而又充实的九年。“在我96年刚来到学校时,一直到05年,虽然过得很平淡,但是感觉很充实。还记得刚来时,对于我来说制度特别严格。我只是助教,每次第二学期的教案第一学期就必须写好,而且很多老师都会仔细审阅这个教案,通过了才能去讲课。当时一天的课比较少,教案都会做得很详细。下下棋,也会做一些教研,主动跟学生聊聊,了解他们的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为评职称做准备。那九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所以也很充实。”汪老师在采访中如是说。

“春天”来了

“不仅是我,很多老师都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那是2006年,安康师专升为本科,就是现在的安康学院。汪老师在采访中说到,学校的档次提升了,作为教师也应该将自己的起点提高,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这样对于自己,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汪老师慢慢开始做起了科研,他说,尽管科研很花费时间也很难,但是将科研中的理论通过课堂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科研对于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春天”来了,汪老师走在了科研的道路上,但他不会放弃教学,他喜欢教学、喜欢学生,他要通过科研带动自己的教学,他的教学事业也必将在他探索科研的道路上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烙在心里的印

生活中往往有一段日子会像印一样烙在你心里,回忆起来让人感慨、让人感觉美好。汪老师也有那么一段经历。“记得当时写一篇 论文,一个定理的证明共分为8个步骤,其实,我知道结论是成立的,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已经都从元素很少做到一般程度了,但是到第6步却怎么都证明不下去了,卡住了。科研这个东西必须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起来的,一旦放下,过后就会遗忘。所以当时不停地演算,草稿纸厚厚一沓。但后来我证明了第6步的结论,然而,当我再次验证的时候,发现这个证明竟然是错误的。最后我去了西安,找到了我的师兄弟,呆了十几天跟他们讨论、研究得出了最终答案。”汪老师对于这件事无限感慨,但从他的神情中记者能感受到汪老师做科研时那种坚持和现在回忆时的那份美好。对于科研付出的时间多了,必然就会忽略家庭。但是汪老师的家人从未反对过,他们都看到了学院的发展,也深知汪老师需要提高。虽然妻子的任务更重了,要做更多的事情,虽然孩子没人接送要独自上学,但是家人依旧支持汪老师的工作。如果说汪老师今天是成功的,那么这种成功的一半都来源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最难忘的这些会随着时间成为一种烙印深深烙在心里。

他与他们

“06级是安康学院毕业的第一届本科生,老师说到他们进校时成绩普遍不太理想,但是老师通过跟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最新的动态,后来他们都取得了进步,其中一个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说到这时,汪老师脸上泛起了笑容,这是他最大的欣慰。汪老师说自己经常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他说,一本书用这种方法可能适应于这一届学生,但不一定适应于下一届学生,所以教学方法经常需要更换以适应新一届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记者采访汪老师的学生时,学生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细节:汪老师每节课都会写很多板书,很认真、很详细,而且都是自己擦黑板,每次上完课衣服总是沾满粉笔灰。听到这里,记者的心不禁为之一颤。有学生说,老师虽然不带他们了,但是如果有竞赛、有好的兼职老师都会打电话通知他们,给他们提供最新的消息,提供更多锻炼的途径。他们告诉记者,汪老师曾说,知识重要,但是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他与他们很平凡,但就是这样的平凡为我们阐释了一种感情:师生情!

推陈出新

“我上课几乎都用板书,很少使用PPT,板书为主,PPT为辅。”汪老师解释说,数学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有自己的逻辑性。PPT可以制作三维立体图形,方便同学观察,但是数学定理需要证明,计算需要过程,让大家从每一个步骤看到解题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展现,PPT无法展示这个过程。汪老师也喜欢带着学生走弯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增强他们毅力与信心的一个过程。”他说,教学就是通过潜意识的思维展现出来,要引领和教导同学们探索,现在教学改革就提倡波利亚解题思想,失败了就换条路走,多走几次,总有结果。对于点名这件事儿,汪老师说,制度需要遵守,这是对学生负责,是关心学生的一种表现;如果在此基础上能结合个人能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来主动听课,那么多余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效果都会事半功倍。对于考试,汪老师说,出题其实比考题更重要,也更难。在一些学生能力普遍比较强的班级,汪老师一般都会让每位同学自己出一道题,把这些题作为基础题加以修改。这种方式也只是偶尔用用,毕竟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还需要老师来真正地把握考试题。

与教学的约定

从进校那年起到今年,汪老师来到安康学院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汪老师当年的青涩已经不复存在,岁月沉淀下来的是成熟、稳重。老师说,尽管现在自己也搞科研,但是仍然很喜欢教学。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对科研投入的时间多了,教学上自然就会放松一些,不可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但是汪老师说自己仍然会不断钻研教学,随时关心学生,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他说,他喜欢教学,喜欢学生提问问题,他会很激动地为同学解答。他朴实的话语也最坚守的信仰:把学生教好,做最受欢迎的老师。这是他与教学的约定。

面对九年的平淡,汪老师有的是充实;面对学院升本的发展,汪老师有的是进步;在不断反思、不断想着改变方法教好学生的过程中,他一直默默探索。无论汪老师有多么大的成就,他都会始终用行动践行他那句最朴实的话语。这一头是教学、科研的重担,那一头是对自己、对学生的责任,他没有松懈过,尽管精力有限。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无论是汪老师最朴实的话语、最轻微的动作还是最真实的行动总有一个会让我们钦佩!

采访结束时,汪老师像最初见到记者时一样,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出休息室、夜幕此时已经降临,更多了一份春雨过后的寒气,但记者的心却比刚去采访时更加温暖。因为那些细节,也因为那句最朴实的话语——把学生教好,做最受欢迎的教师!平凡的温暖会让一切都亮起来! 大学生记者团:耿洁、焦佳瑶、牟童

携子之手,共走快乐之路

——记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杨亦云老师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让我的人生充满精彩。站在那里,引领我的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杨亦云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电信系物理专业的杨亦云老师受到了领导、学生、同事的一致好评,成为安康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连续几年教学评价优秀,参加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理科组第一名。教学对她来说是心与心的交流,在激情“传道”的同时,她时刻引导学生为自己既定的方向而努力。她说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遗忘、可能会过时,但学习最终留给我们是一种能力以及对生活态度。“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为学生开启心灵之门。

真心帮助学生的好老师

“我不把教学当成一种任务,它更多的是一份快乐,我享受着这份快乐。”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的活力与激情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分不开。她说“营造什么氛围,就会得到什么课堂效率,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心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份纯粹的热爱,老师才会在辛苦中与快乐为伴,这也使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尽管已经带了几年的大学物理,书本早已烂熟于心,但老师仍坚持每课前认真地备课,随时修改ppt,用新的思想,新的例子,完善内容。在教学中她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同学们普遍反映上她的课会很充实。在教学中她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课上,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动手,互相学习,轮流指导学生,促进了她和学生们的交流,使她和大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成绩,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她更注重过程,在学生成绩评定上她更关注他们的平时表现。她向大家强调,“每位同学都应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有所选择。认准方向,坚持向既定目标努力。”成绩只是某一方面的一个标准,每个同学都应找到自我,有方向地发展自我,这才最重要。授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固然重要,不过,杨老师希望她的学生要有知识,更要有思想。许多同学都很愿意找她倾诉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她还帮助同学找兼职,和同学一起分析就业形势等。“我觉得我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很多她的学生道出这样的心声。正是这份责任感和对教育的热爱使杨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品尝着快乐,用她的话说就是“教出去的是知识,收获的是一份发自肺腑的幸福和满足,能真正帮助到同学是她最快乐的事。”

充满爱的家

“我们只有周六,周日可以午休,因为要陪多多睡觉”。

说到老师的家庭,老师的脸上总含着淡淡的笑容。老师的儿子多多现在三岁半,聪明又淘气正是这会儿小男孩的特性。当我们问及老师在工作和家庭上是如何分配和权衡时,老师说她希望可以和爱人多抽出点时间陪多多。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平日清晨起床后他们陪多多吃完早餐,还要送多多去幼儿园,下午再去把他接回来。她说自己很愧疚,没能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于是他们商量了一个好办法,牺牲午休的时间来批作业,备课,这样就能在晚上抽出时间陪孩子玩。周六,周日可以午休,因为多多要爸爸妈妈陪才肯午睡。每每有时间他们总喜欢带多多出去玩,那是属于他们三人的快乐时光。对于多多的成长,老师认为顺其自然就好。老师希望多多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健全的人格最重要。多多时不时的小发现,几句关心他们的话总让他们惊喜、欣慰好一阵子。老师也很感激她的爱人,他们一起求学,直至今日携手相伴,他们互相理解,互相鼓励,互敬互爱,共同进步。她感到很幸福,丈夫在生活上很体谅,照顾自己;在工作上更是经常和他交流,倾诉。虽然她的生活很忙碌,但处处充满了爱的温馨。看着老师空间里她们一家三口甜美的笑容,我们也觉得很幸福!

奋斗人生 从未停步

人的价值要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生因奋斗而充满坎坷,但也因此而川流不止。

作为师范生的她没有读过高中。在当时成为一名中专师范生那就意味着拥有一个铁饭碗,这是许多人都很羡慕的。在其他同学松懈和安逸时,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严于律己,刻苦学习。机会总垂青有准备的人,后来她很幸运有机会考大学。但她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没上高中,大学中她的英语和数学学起来很吃力,不过面对困境,有信念的人何曾会有过丝毫的退却,大学毕业时取得全系综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对于别人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她意味着背后有多少的努力。2005年她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哈工大研究生。生活就是这样快乐与痛苦并存,她说自己不属于聪明型的,是“坚持”让自己不断前进。直至今日,她都没有停下脚步。老师感慨道“目前学习的知识也许不一定会直接用到,但一定会为未来开一扇方便之门。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是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老师举例说,她曾经教过《建筑力学》,《建筑力学》和物理专业虽然有联系,但也有很大跨度。她用暑假时间专攻《建筑力学》,并成功拿下。正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充足的认识,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可能通过学习,迅速涉足一个新领域。的确,人的每一次顺利的当下,一定经历了流汗的上一步,但也因此能一直向前!当今社会机会太多,竞争太多,就业说多也多,说少也少。我们与其在为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而发愁时,不如精通当下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多更广的选择做足准备。一万个人对于学习有一万种态度,这的确是因人而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必要性。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思维,改变着你的生活态度与人世观。也许现在我们两手空空,但并不是一无所有。有意义的奋斗和坚持是在时刻准备着厚积薄发!

杨老师说,这辈子与教师结缘她很享受。教学对她不仅仅包含着一份责任,也是她的生命的一部分。她很感谢教学让她的生活充实而富有激情,在帮助每一位同学时自己也实现了人生价值,心灵也陪伴着学生一路在成长。对此她很感激,乐此不疲,并甘愿一直这样下去。 大学生记者团:郭可欣、王沪、郭玉刚

“为人师表,前提就是要教好学,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记政治与历史系李峰老师

李峰老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连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18年。曾荣获“安康地区优秀教师”、“安康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和“优秀教研室主任”等荣誉。现任安康学院政史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人文科学基础”两门课程。

我们刚踏进老师家门,就被老师热情地迎了进去。环视周围,一切都收拾地井井有条,刚刚泡上的茶水,亲自削好的苹果,不难发现老师是一个细心、热情的人,老师的平易也让我们刚才还忐忑的心情立即平静下来。

“为人师表,前提就是要教好学,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自大学毕业以来,李老师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虽然有过机会从事行政工作,不过,老师还是离不开教师这一老本行,离不开自己的学生。“为人师表,前提就是要教好学,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李老师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教学感受。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结合自己教授的两门课程,老师谈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认认真真的备课,备课并不是简单地备课本,备课其实是备学生的一个过程。备课时要有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每个教学细节应该反复修改琢磨,甚至包括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峰老师很注重推陈出新。“我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但也注重板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怎么将效果好,才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并且往往在这时候有很多新的想法,把它运用到下次课堂上,也会起到好的效果。”

其次,对于教材内容,不必拘泥于面面俱到。课堂讲授一定要“少而精”,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讲则已,要讲就讲好。再次,就是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既要让学生喜爱,又要让学生受益,这样的做法学生才会“买账”,课堂上的表现才会比较活跃,与老师讨论,交流。

最后一点,就是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论语中提过“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工作也应不断反思总结,不能年复一年、班复一班的简单重复教学。教学没有秘密可言,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最主要的还是要用心。李老师说:“我主要教的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人文科学基础》,这两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深远的。就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来说,不仅要给大家讲懂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大家探索书上没有的东西,照本宣科是无意义的。比如在将哲学那部分时,怎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形象的讲述就是需要前期有一个很好的思考。”当然,课前的精心准备少不了,那么在李老师看来课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他说,教学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我经常在讲课当中就有新的感悟产生,然后把我的感悟讲述出来,分享给大家。”做一个好老师,不仅是课要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好的引导,学生遇到事情就知道怎样去很好的处理。

“教书育人、搞好科研、服务当地社会”

李峰老师投身到思想政治教学近20年,从进校至今,教书育人在李老师看来是一种享受。伴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李老师更多的是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想着怎么教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默默探索。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老师也积极参加科研教研活动,发表教学研究类文章,还担纲主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我们谈到这些话题的时候,李老师特别谦虚地说,其实他参与的科研项目确实不多,专业论文也只发表过几篇而已,这是自己一直感到很惭愧的事情。自己以前在教学方面重视的多,在科研方面重视的少。

身为一名高校老师,除了要上好课,还需要做好科学研究。李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和学院的发展联系到一起。现代社会要求地方性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四大使命——教书育人、搞好科研、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搞好科研有助于在理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服务当地社会有助于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李老师认为,在教学的同时搞好科研不仅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也能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科类科研不同于理科类,它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摸索,去想课题。近两年来,在系上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鼓励和支持下,李老师在科研工作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努力争取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仅这一学年,就申报省厅级以上项目3次,无论是否获得批准,老师说申报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科研训练。

“怀疑、愤怒、失望本身不能解决问题”

在同事们看来,李老师热心助人、关心集体,主动帮助年轻老师,还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其他教师共享。当系上的专业课老师忙不过来时,他也曾承担起自己不常教的课程。对于兼任的教研室主任一职,李老师也总是尽职尽责,积极完成各项工作。李老师特别有感慨地说到,虽然他本人不太热衷应酬,没有太多的社会交往,但只要是有助于系上、有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事情、能帮到别人的事情、领导交办下来的事情,他本人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在与他的交谈中,老师特别提到了“腐败”、“强拆”、“错判”、“小悦悦”之类的负面新闻对课堂教学的冲击。李老师认为,“同学们不应该因这些负面的东西而一叶障目。怀疑、愤怒、失望本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同学们完全可以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点一滴做起,处事公平、为人诚信、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做破坏团结的事情、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做见利忘义的事情,守住自己的底线。”

采访的最后,李老师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把安逸的生活当成一种习惯。其次,要有毅力,持之以恒。成功总是给有毅力的人,在干一件事时,总是半途而废,耐不住寂寞,不停的换目标,随波逐流还自以为是紧跟时代,这样会很累,而且到最后你会发现什么都没学到,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他首先就违背了自己。”

采访后记:采访结束,老师说要去接孩子放学回家,其实从谈话中不难发现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责任的人。如果说,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那么我们想,此时此刻,李老师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如果说,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那么我们想,此时此刻,李老师正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着他的学生。

大学生记者团:王迪 屈雷 黄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