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在江南校区二号行政楼四楼会议室组织全系教师观看了九三阅兵并做了交流分享,活动由系主任王辽主持。

活动现场,教师们精神饱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阅兵仪式。整齐划一的方阵、先进精良的装备、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深受震撼和鼓舞。随后,教师们共同学习了总书记在阅兵活动中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在交流分享环节,多名教师踊跃发言,并结合自己所授课程分享了观看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授课教师王辽表示:“阅兵仪式不仅是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凝聚和升华。后续教学里,我会把阅兵精神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们明白,中国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为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鼓励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思想,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师李力谈到:“《政治学概论》作为我院思政专业的核心课程,老师及时将九三阅兵展现的国家力量、制度优势与民族精神融入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研讨和案例解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本课程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持续推进课程内容创新,将强国强军实践转化为生动教材,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与制度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授课教师李少青认为:“回顾百年风雨征程,中国从残破不堪、任人宰割到如今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应不断加深理论功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清晰把握,要坚持论从史出,以历史脉络突出理论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授课教师张晔表示:“观看九三阅兵,内心满是震撼与感动,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建设意义非凡。通过剖析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培养其担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与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要自觉主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中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历史地位有重要意义。”
副院长房春艳总结指出:九三阅兵是一堂“历史—和平—实力—担当”的大课:既是对胜利的庄严致敬,也是对和平的坚定承诺,更是迈向建军百年的自信宣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与践行者,我们不仅要做这堂课的学习者,更要成为精神的转化者与传递者,把阅兵所彰显的强大精神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撰稿/王辽 审稿/房春艳 发布/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