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教师课堂创新能力,持续优化教学效果,4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乡村振兴学院培训研讨室3组织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学院全体无课教师、部分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活动中,青年教师围绕各自所任教的课程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吕海花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题,从寻路、创路、领路三方面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党晨晨以《AI还是NO ai》为题,通过案例分析、提问讨论的方式,从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本质差别和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人类的问题。刘涛以《新时代呼唤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勉励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方面,锚定人生方向、筑牢价值根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实践行动。李少青以《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从群众基础角度阐释了近代中国的多种救国方案。演红利以《群众路线》为主题,通过情景剧表演,结合历史资料,采取正反对比等方式讲述了群众路线是如何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杨丽以《国家饭碗你端稳了吗?》为题,谈及粮食安全的内涵、重要性及举措。许志国以《“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为题,通过“历史情境-法理思辨-未来创想”三阶递进,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王辽以《中国式现代化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为题,立足新模式、新理念、新选择,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开始徐徐展开讲解。
青年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分组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展示。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教学展示结束后,学院组织了专题研讨。授课教师首先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与创新体会。随后,参会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优化、课堂互动设计、信息化技术融合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副院长房春艳总结指出,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体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课堂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更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撰稿/刘涛 审稿/房春艳 发布/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