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实践团”何家理、冯丰收、单林波、纪安玲、陈皓一行五人来到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红军镇,进行“陕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活动,因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旬阳县历史》(1-2卷)编写任务,所以同时进行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高中宽、尚班长两位红军烈士的史实考证、收集红军在旬阳活动的相关照片。
红军纪念馆位于红军镇红军村红军沟口(原名碾子沟)。红军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旬阳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投资1500余万元重新修建纪念馆园区,2011年4月1日举行开馆仪式同时对外正式开放,同年被原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自建馆迄今,几经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命名为“旬阳县中小学德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市级首批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是陕南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纪念馆园区每年接待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游客,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各类祭祀活动150余场次。
红军镇人民政府组织委员何家雄、红军镇纪念馆馆长王登霞接待了调研团一行五人。在红军纪念馆接待室,馆长王登霞数家珍地向实践团成员讲解了这段历史:1934年,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转战到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期间利用田间地头组织农民举办培训班、夜校、识字班;红军每到一处,刷写革命标语、发传单、唱歌谣,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张。1935年10月18日,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红二十五军特务班14人与敌军300人激战,有“神医”“医官”之称的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将两位烈士遗体秘密掩埋于现红军镇九龙山下,事后修坟、立碑、塑像。红军镇也因这段历史而得名。2015年11月,以这段英雄事迹为原型的电影《红军乡》在央视6台播出,2016年8月,由美国集邮集团专门制作的“世界因你而美丽——魅力中国”旬红军纪念馆邮册,在全球公开发行。红军镇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实践团一行跟随馆长王登霞步入红军纪念馆园区,现场聆听传说中的真实故事--“红军老祖”故事。观看了浮雕、纪念墙、红军烈士墓、史料馆、生活馆、兵器馆。史料馆展示的是红二十五军在旬阳活动的历史文献资料、革命战争照片,宣传标语等,全面展现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
红军镇是旬阳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103公里,但是各项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进入第一梯队。这得益于红军镇具有富集的红色文化资源,“红”在这里有历史、有故事、有传说、有温度,更有传承。在当前脱贫攻坚战役中,红军镇党委政府更是充分发挥红色优势,以红军精神的四句话:“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精神、艰苦奋斗创业的实干精神、严格执行命令的守纪精神”作为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激励和鞭策。
红军镇的人们喜欢“红”,在这里“红”是一种信念和传承。
(撰稿/纪安玲 审稿/冯丰收 发布/邹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