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暑期陕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8-27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和旅游资源作用,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时代价值,传播弘扬其精神价值,8月12-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调研团队何家理教授率领课题组冯丰收、纪安玲、单林波、陈皓一行5人深入紫阳县、汉阴县和旬阳县红军镇进行了调研活动。

      调研的首站是紫阳县。紫阳县是陕南8个苏区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课题组首先对紫阳县档案史志馆馆长焦家燕进行了深度专访。县境内有29处红色革命遗址,现已确认的革命遗址14处,按遗址类别划分为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烈士墓、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设施等4大类。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七处、烈士墓三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一处、纪念设施三处。目前东城门楼“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东山烈士陵园、芭蕉口中共安康地委机关遗址利用率较高。

             

      课题组的第二站是汉阴县。汉阴是一块英杰辈出的热土,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和红七十四师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也是陕南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课题组先后参观了沈氏家训展览馆、武装部国防教育展厅、三沈纪念馆,瞻仰了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碑,并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广泛交流。参加“平型关大捷”、从陕南安康汉阴走出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陕南人民自觉自发组织起来、寻找党的领导而奉命北上抗日,且是唯一一支成建制加入红军的革命队伍。“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和八路军115师警卫营后,在党的领导下,由营发展到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历次战斗中表现英勇、战功卓著,涌现了一批立下赫赫战功的指战员,其中汉阴籍何振亚、沈启贤和杨弃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调研的第三站来到了旬阳县红军镇。旬阳是革命老区县,1932年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过境旬阳,播下革命火种,自此旬阳人民就同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在程子华、徐海东的率领下抵达旬阳并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红二十五军在旬阳大地上浴血奋战,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红军老祖”的故事见证了红军崇高的理想信念,诠释了军民“鱼水之情”,演绎了军民同心、天下为公的革命情怀。在红军镇红军纪念馆,课题组了解了红军纪念馆自1977年建馆迄今的发展,先后被授予“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市级首批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安康学院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是陕南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了史料馆、生活馆、兵器馆、综合馆等展馆。

             

      调研组通过对紫阳、汉阴、旬阳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现场察看,了解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组认为,三县作为革命老区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议进一步加强保护与利用,切实把红色文化打造成各自县的一张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撰稿/纪安玲  审稿/何家理 发布/邓晖)